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我们辅导员职业增强了社会认同,提升了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同时,也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并明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聚人心,增强辅导员的爱校情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航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校,以轻工大为荣,武汉轻工大学就是我美丽家园!
作为武汉轻工大学辅导员,必须熟悉校情校史,熟悉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内涵,熟悉学校学科专业分布和本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状况,熟悉学校所处的行业和区域发展状况,等等。辅导员必须自觉树立自己的爱校情结。
作为学校尤其是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必须教育培养辅导员的爱校情结,尤其是必须制订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激发辅导员的爱校思想和荣校精神,必须以培养共同的志向、相同的理念建立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必须以建立共同的情愫、真实的情感凝聚每一个学工人的心。
二、尚师德,培养辅导员的爱生情
“尊师重教”、“为人师表”是中国教育文化传承之精髓。《标准》对辅导员提出了 “职业守则”五条:“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第(5)条“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泰州学院辅导员朱以财写有一篇文章:“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信念·所以执着”。
天津财大辅导员张晶专门讲到:“心中有爱——用爱与尊重开启学生的心灵。”
辅导员写道:做-爱心型辅导员: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方法和原则的核心。作为学生辅导员因为爱发扬民主,因为爱尊重差异,因为爱激励先进,因为爱耐心批评,因为爱循序渐进,因为爱知行统一。用切身体验去爱一切学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创造观和健康心理,奉献无私的爱。
复旦大学化学系的辅导员包涵4年间持续为她的学生写了150篇周记,并一直告诫自己:“辅导员要把学生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对待,也许一个失误,对于全班来说只是百分之一的损失,可是,对那个学生来说,就是他的人生。”
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之所以被评为全国十佳博客,就是因为他所写的博客文章处处显露出小爱以真情、大爱以育人。
所以,我们辅导员、学工人必须具有爱生情怀、大爱胸怀!
三、重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爱岗情
作为学校而言,必须重视辅导员培训。《标准》中指出,辅导员“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我们制订了辅导员五年培训规划,每年必须制订具体培训方案,完成好任务。辅导员培训可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同时,加强辅导员相互学习交流、专题研讨等,积极鼓励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研究、并给予公开发表文章经费支持,等。
这次网校学习中,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鲁桂成主讲人的《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问题》,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讲座,希望大家也应该认真学习,这些报告听后可以大大地开阔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
要积极鼓励我们的辅导员、学工人参加全国各项比赛和活动: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长论坛(举办了10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举办了7届)
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举办了7届)
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文大赛(举办了4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举办了 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举办了4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举办了7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国内高校交流活动(举办了10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站中国辅导员网
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全国优秀辅导员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教育厅、辅导员研究会网站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
等等。
作为辅导员自身,要“胸中有墨:1、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2、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捕捉科研契机。”(天津财大张晶)
四、顺机制,促进辅导员的发展观
《标准》中指出“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我们必须一起共同努力,逐步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辅导员准入、工作、培训、晋升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政策上、在体制机制上解决目前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气顺、心顺、人顺、工作顺。
辅导员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需要我们全体学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学生工作部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思考、积极研究和大力推动这项工作。我们所探索的辅导员分类研究与发展团队建设,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辅导员长远发展机制。
五、强发展,共筑辅导员的成功梦
《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进行选聘。
《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知识规定了三个大的方面:
1 、基础知识
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
3、法律法规知识
《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功能作了明确规定:
(1)思想政治教育 有三个方面内容
(2)党团和班级建设 四个方面
(3)学业指导 三个方面
(4)日常事务管理 七个方面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三个方面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个方面
(7)危机事件应对 三个方面
(8)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二个方面
(9)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个方面
从以上所列内容来看,当好一个辅导员、做好辅导员工作要求是多么的高、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多么的重、要做的工作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一个合格的辅导员至少要过六关:知识政策关、语言表达关、组织能力关、体察生情关、应变能力关、与时俱进关。
我们既要按照上述工作内容全面发展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又要有所侧重;有全才型辅导员,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全才;要在某一点上发力。我们所提出的辅导员分类指导、分类培养与特长发展,是切合我们辅导员目前工作实际的。我们学工人、辅导员可以成为爱心型辅导员、引航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研究型辅导员,等等。只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一样的、突出的、优异的成绩,我们就是成功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有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高校学生辅导员,我们有幸服务于这个绚丽缤纷的时代,我们有幸奉献于武汉轻工大学这片热土,我们有幸成为为学生心灵播种阳光的人,我们有幸引领他们相遇高尚、相知真诚,有幸诠释“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分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一起共同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放出灿烂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