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中国教育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引发高校师生强烈反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5 08:43:38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5月18日,各高校纷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师生表示倍受鼓舞,重要讲话精神对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必将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激励广大师生继往开来、矢志不渝,为孕育新的伟大的理论和新的伟大的思想作出更大的贡献。

首次提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使我们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时期繁荣发展的纲领性讲话。讲话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首次阐述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建设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党中央在这个历史节点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励。重申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强大自信心的体现。作为一所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中国人民大学要承担起这份历史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实施,推动学校的综合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智库建设。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学院院长陈来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他比较突出的感受就是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定位更加明晰,发展包括发达的自然科学和繁荣的社会科学,这就使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地位更加明确了,同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更高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追踪实践的发展,总结实践的经验,还要形成理论、发展理论,以指导实践的发展,这就破除了固守理论教条的弊病,强调一切都要发展创新,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发展的辩证法联结起来了,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孝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知识变革和思想创新的先导作用,强调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和自我实现,对推进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复杂而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在世界的背景之上理解、适应和塑造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也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先达认为,当前面临新形势,治国理政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已经表示,仅仅依靠自然科学并不能保卫红色江山、红色政权,必须依靠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培养一批真学、真懂、真用的马克思主义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是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一方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针对当前中国现实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西振认为,当代青年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主动加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队伍,避免人才断层,不断深入学习经典,将其理论与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将本原的、鲜活的、富有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目前我们国家面临从未有过的人类社会变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为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为形成新的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看来,哲学社会科学是涉及思维与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学科,其核心是塑造民族精神,关注人自身的进步,既有理论层面的意义,也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把人的教育与进步与学科发展糅为一体,这无疑是首创。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这项工程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做起,非常正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彭凯平认为,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应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社会科学如能做到紧贴中国社会、靠近中国人心,就有可能做好原创性的工作。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是座谈会的参会代表,在他看来,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既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资源、成果;二是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保持高度的自信与坚持;三是要在结合时代特征和历史要求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对中国道路的信仰;四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全局高度和大视野中统筹科学研究;五是要使科学研究站位更高,站在党的立场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高度服务国家、民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春认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学术空气不好、不纯净,很难产生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表示,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因此,反映和把握这种实践创新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体现原创性,就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提炼新经验,概括新理论,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里。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4级本科生关茹苑认为,国学承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内涵,可以最有效而直观地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众多国学研究人员也都孜孜不倦地将国学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之走出坐而论道的旧思想,成为真正对社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科。